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旅游/签证/留学服务。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您的旅游顾问。

在吴哥,每一座寺庙都是穿越千年的箴言

1.jpg

它是东南亚最便宜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是《古墓丽影》中神秘寺庙的取景地

这里签证手续简单

短短一周就能游览无数独具风情的美景

是年假不多、口袋不深的上班族出行的最佳选择之一

它,就是柬埔寨

2.jpg

前一阵偶然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对吴哥的介绍,立刻点燃了向往的火焰。一打听,柬埔寨是东南亚最便宜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吴哥窟也正好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游完,对于年假不多、口袋不深的上班族来说非常合适.

3.jpg

慢慢的我搞清楚了吴哥和吴哥窟的区别,记住了诸如者耶跋摩七世和因陀罗跋摩二世这些五十几划笔画的名字,也对毗湿奴、梵天这些印度教的神仙有了可以对外行故弄玄虚却贻笑大方的一知半解。

吴哥寺Angkor Wat

4.jpg

如果在暹粒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只能选择一个地方去看的话,那毫无疑问,一定是吴哥寺。不到吴哥寺,就不算到过柬埔寨。

5.jpg

吴哥寺的设计很有意思,有一种掌上明珠的神秘感隐藏其中。从平面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围墙外有一条接近二百米宽的护城河,把长一千多米、宽八百米的城墙围得严严实实,乍一看还以为寺庙本身是个湖心岛。

6.jpg

吴哥寺是有苏利耶跋摩二世修建的,他在位时间要比改信佛教的者耶跋摩七世要早,所以整个寺庙还是以印度教为指导。以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高塔为核心,中间塔略微高大,四周稍矮,整个组合雄伟壮丽,是整个柬埔寨的灵魂,也是吴哥王朝最伟大的作品。

吴哥寺是吴哥所有建筑中唯一一个正门朝西的建筑,有人说是因为它是陵寝,取“西归”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东面实在没有空间去打造长长的引道。

7.jpg

在吴哥寺周围有很多修行的僧人,有些独自行走,有些三五为伴。他们暗黄色的僧袍和夕阳的颜色完美呼应。

8.jpg

吴哥寺的日出远近闻名,几乎成了这个国家风景的代表。通红的太阳从吴哥寺的背面升起,将寺庙的五座高塔幻化成剪影,倒映在前面的水塘上。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今天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景致。是红色还是橙色?有云还是无云?直到破晓的那一刻,答案才揭晓。

9.jpg

10.jpg


吴哥寺的浮雕壁画是整个国家引以为豪的艺术杰作,尤其是第一层外围着长达八百米的浅浮雕,是每个到吴哥的人必须要来的地方。从西边的引道走进来,往右转,沿着逆时针的方向是官方推荐的游览顺序。浮雕描绘了战争、神话、史诗等一系列场景,雕刻的非常有生命力,显示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准。

11.jpg

看完壁画,不要忘记登上吴哥寺的顶峰,也就是爬上那五座莲花状的高塔。站在高塔上俯瞰吴哥寺,可以找一个人少的窗子对着眼前空旷的平原看看风景。想想当年吴哥寺和这些伟大的建筑因战乱和洪水被统治者遗弃,谁知这一遗弃就是五百多年,直到法国的探险家重新“发现”了这片伟大的建筑才又震惊世界。

比粒寺Pre Rup

12.jpg

大名鼎鼎的比粒寺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修建的,建筑年代大约在十世纪中叶,比吴哥寺要早一百五十年左右。它的结构是砖,还没有达到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石雕石刻的顶峰。比粒寺和巴肯山是各种游记里推荐看日落的地方,但也由于看日落的人太多,所以通常三四点就要来占位置。

13.jpg

比粒寺的结构非常对称,正门朝东,有短暂的引导通向中央的塔台。塔台上有五层,象征着印度教的须弥山。塔台上的塔也有五座,中间最高,四周稍低。“五”这个数字贯穿吴哥建筑,充分反映了当时对印度教的尊崇。

14.jpg

比粒寺塔的门楣上有精美的因陀罗神的浮雕。他骑着三头神象,周围是涌起的浪花。上午来比粒寺,游客屈指可数,拍起照来也更加方便,没有任何人会破坏构图和美感。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比粒寺是过去火葬的地方,蒋勋老师更认为这个高台上过去躺过国王的遗体,周围的空地留给文武百官朝拜和瞻仰。

东梅奔Eastern Mebon

15.jpg

东梅奔和比粒寺长得很像,都是由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修建的。东梅奔四周原来是一片巨大的水库,叫做东池(Eastern Baray)。东池的水现在已经完全干涸,只剩下湖心的这个小岛(东梅奔)还孤零零地忍受着千年风霜。东梅奔的基座高度要比比粒寺高出五米左右,就是因为以前东池的水深差不多就是五米。

16.jpg

水一直是困扰着吴哥王朝繁衍生息的因素。暹粒干湿两季分明,修建水库是统治者必须去做的事情。耶输跋摩一世是迁都吴哥的第一任君王,他认识到水的问题之后修建了两个比较大的水库,西面的西池和东面的东池。

17.jpg

它们就像这个帝国的肺一样守护在吴哥王城的两侧。现在西池依然风光旖旎、碧波荡漾,东池却已经干涸见底,早已无法继续延续吴哥王朝的呼吸。

塔逊寺Ta Som

18.jpg

比粒寺和东梅奔都建立在比较空旷的空地上,四周没有高大树木的环绕,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面接受暴晒。塔逊寺则完全不同,它不光比比粒寺和东梅奔晚了两百多岁,还完全隐藏在森林里,被几尺高的大树包围。谁都不晓得12世纪的时候它到底什么样子,是不是也是羞涩地藏在树木丛中?但现在的塔逊寺给人以神秘的娇羞感,感官上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到塔逊寺的门口,就看到了标志性的,吴哥的微笑。这也是者耶跋摩七世献给后人最神秘、最自信、最傲慢、最虔诚、最动人的微笑。

19.jpg

20.jpg

树荫让阳光照射的非常不均匀,导致了石头上颜色的差异。绿色的青苔又时而漫爬在这些雕刻上,随便一个取景框里都是色彩斑斓的古典艺术作品。错位的石砖又让这件作品多了立体感和时空交错的味道。

21.jpg

这是修复寺庙时留下的痕迹,考古队员把这些千年石砖都边上了号码、起上了名字,并让他们找回自己的归宿。

22.jpg

这棵树压垮了寺庙的围墙,霸气地站在那里,看着眼前的石堆接受时间的蹂躏。

圣剑寺Preah Khan

23.jpg

圣剑寺是者耶跋摩七世修建的比较大的寺庙,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城堡了。圣剑寺的作用在当时也许是一个祭祀和学习的地方,其作用应该类似于北京的国子监吧。

24.jpg

圣剑寺里的走廊可谓错综复杂,虽然横平竖直,但走一会儿就要迷路。门楣和石柱上的精美雕刻留下了者耶跋摩七世时期吴哥建筑最顶峰的艺术杰作,直到今天还被完好的保存。或许是因为圣剑寺的名声远没有吴哥寺或者塔布隆寺大,所以游客并没有很多,只有少数欧美游客望着被压垮的墙壁和断裂的石像发呆。

25.jpg

我想,吴哥就是适合发呆的地方。一千多年的恍然一梦突然会让你觉得它其实并不遥远,清晰的时刻仿佛在昨天刚刚完工,但倒塌的屋顶却不得不让你怀疑时间的力量。这前后的矛盾,错综复杂的眼前画面,让你完全忘记那些来之前的功课,怀疑自己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

26.jpg

这些廊道有着一道一道的石门,石门的高度总是越来越低,让朝拜者不得不低着头,尊敬地到达信仰的中心。

巴戎寺Bayon

28.jpg

巴戎寺是除了吴哥寺之外的另一颗珍珠。它以规模宏大的壁画和雕刻在54坐高塔上的216面佛像而闻名。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就指的这些含有神秘微笑的佛像。

29.jpg

这些佛像据说是者耶跋摩七世和菩萨的合体头像,者耶跋摩七世将自己帝王的身份升华了一步,以宗教结合的方式注视着高棉帝国的大片土地

30.jpg

除了“高棉的微笑”之外,巴戎寺的浮雕壁画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吴哥寺的浮雕不同的是,巴戎寺的浮雕反应的不全是高高在上的神话故事、宗教经典,而是花费了极大的篇幅来“写实”。这长达1.2公里,如相机胶卷一般生动再现了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浅浮雕,成为了现代学者研究吴哥的最好的史书。

塔布隆寺Ta Prohm

31.jpg

塔布隆寺在很多游客眼里是仅次于吴哥寺和巴戎寺的又一向往之地,不为别的,就为追逐电影《古墓丽影》。安吉丽娜·朱莉是将塔布隆寺推向世界的重要贡献者,她在《古墓丽影》中的很多镜头都取景于此。

32.jpg

33.jpg

塔布隆寺的震撼之处就在于千年古树和千年废墟的惊艳结合。在塔布隆寺可以看到很多十几层楼高的大树骑在将塌不塌的屋梁上,像是在宣告着大自然力量的绝对霸权。

34.jpg

主持塔布隆寺修复工作的是印度专家团队,他们拒绝砍倒这些树木让寺庙恢复原状,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景象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既然要还原历史真相,就不应该破坏历史的年轮。

女王宫Banteay Srei

35.jpg

在暹粒东北部三十多公里开外,有一个被称为“高棉艺术的珍珠”的小型建筑,叫做“女王宫”。“女王宫”听起来像是后宫佳丽的寝宫,其实并不然,“女王宫”仅仅是因为建筑的精美和细致,而被后来人误认为是闺房的。它的建筑者实际上是拉间德拉跋摩的手下的一名高僧,好比唐太宗手下的玄奘法师。

36.jpg

女王宫修建于十世纪,虽然规模非常小,但任何一本旅行手册都推荐要至少停留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到了女王宫的门口,你就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仔细端详门楣上的雕刻。这些雕刻极为精细,像是印染布料的模板。

37.jpg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据说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女王宫刚刚被发现,就吸引了世界上很多文化学者前来一探究竟,有一个叫Andre Malraux的法国人来了之后不能自拔,竟然偷走了女王宫里四座女神雕像。不幸的是,Andre的行径被立刻发现,女神像在几年后被完好无缺地放回原处。

38.jpg

女王宫是吴哥最值得多看上几遍的寺庙,建议给这里留出很充裕的时间,随着一波又一波旅行团体的来来往往,不同的导游也讲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和传说。我想,这位高僧肯定是一位对生活品味要求极高的人,说不定还是处女座,否则很少有人将一座修行的寺庙搞得如丝绸般工整和细腻。

罗洛斯遗址Roluos

39.jpg

最后半天我决定献给前面我看过的所有寺庙的祖先——罗洛斯遗址。罗洛斯遗址是一个建筑群,主要由巴孔寺(Bakong)、普利科寺(Preah Ko)和洛雷寺(Lolei)组成。之所以说它们是祖先,是因为它们的建筑年代更早,比吴哥寺要早了三四百年。

40.jpg

罗洛斯的建筑还停留在红土结构或是粗线条的石砖,规模不大,雕刻工艺也不及之后的吴哥寺,还没有拿出帝国文明的自信和威严,更多显示的是对宗教的虔诚。

41.jpg

巴孔寺是881年建造,是膜拜湿婆神的神庙。巴孔寺算是罗洛斯时代比较大的建筑了,它以象征须弥山的目的而建成了五层塔基。每一层的四个角落都有大象的雕像作护卫,但可惜现在留下来的屈指可数。

42.jpg

43.jpg

普利科寺里面仍然保留着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诉说着这个寺庙以前的历史。吴哥建筑上的大部门碑文目前都保存在博物馆里,有专门人员加以特殊的保护。对于一个没有习惯写史书的高棉民族来说,这些碑文弥足珍贵。



  • 微信号码:trip2526